当前位置:轻小说>书库>都市青春>医疗系学霸> 第772章 发酵!

第772章 发酵!

下十年功,方教授在今天的操作之前,已经耗费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待在动物试验室。”

  “现在也还要过去的,等会儿你们神经内科的张教授他们也会去,我们嘛,现在就定在科室里算了……”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争取整理出来一个资料搜集的模版,整理完成后,才好交给其他人来代为收集数据。”

  “这个病例,如果康复得好的话,甚至可能以case的形式,直接上nature!”

  脊髓损伤分急性和慢性,也就是陈旧性。

  陈旧性脊髓损伤,通过主动的治疗,非常主观地根据医师的意愿恢复了大小便功能以及腹部区域的感觉。

  这种突破,可不是偶然呐。

  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有些脊髓损伤的急诊患者,过了急性期后,就恢复功能的。

  也有一定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自然而然地在没经过特殊治疗下,恢复了部分功能。

  但这属于偶然性,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这种偶然性,有些类似于中医界的一些‘秘方’!

  中医界的很多秘方,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偶然地对撞,如果方子恰好与患者的‘征’、‘体质’对上,可能就好了。

  但如果换一个人,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方子,就完全无用了……

  因为不能形成相对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很多‘秘方’,都只能陈于阁楼中,等待有缘人,而不能大规模的推广。

  所谓教学,如果教学过程不能让更大部分的人学会一种技能,那都是耍流氓……

  所以,偶然性的病例康复,是不能作为常规治疗的病例报道的,因为没有参考意义。

  方子业回道:“发不发case另说,但我们还是要排除本次治疗的偶然因素。”

  “所谓偶然因素,就是不具备相关性,不具备可复制性的因果关系。”

  “张教授,冯医生,你们也不要太过于乐观了。”

  “我之前在恩市疗养院里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老中医,我和他,其实就探讨过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医的基本逻辑,与现代的教学认知,是否具备共性。”

  “中医学讲究,千人千方,一人一方,一人一体质,如此一来,不确定性太大了……”

  “这就需要,我们医者,对于每个病人都需要从每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把握,甚至连不同的时节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如此一来,如果要对一个病人进行开方的话,就需要考虑太多太多的变量因素。”

  “原则上讲,就是无法复制、无法复刻!”

  “但我们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把我们个人的治疗经验,传授给其他人。”

  “学习的本质,也是一个重复积累导致神经突触形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的学习,就属于是违背教学理论的学科了,因此现在的好中医太少了,因为很难学得会。”

  “我们要整理成特定的方案。”

  “方案固化下来后,可能会圈定治疗效果的上限,但也会保证治疗效果的下限……”方子业说得非常正式。

  冯如龙和张子谦二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不是教授时候的方子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体会现在方子业说话的语气魅力。

  凌峰洸也没接触过处于下级医师时的方子业,只有胡青元,此刻若有所思地看着方子业,目光轻动。

  胡青元的心里,还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类似于‘养成’的感觉。

  不过,胡青元只是方子业成长、成熟路上的见证者,并不是铸就者。

  可胡青元的确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方子业从一个小住院总医师到副教授,成熟教授,病区主任的能力、行事方式,说话风格的改变。

  在胡青元的视野里,方子业的身份位更加全面。

  不过现在,胡青元也只能自己这么想,而不敢将想的真实内容表达出来。

  怕被打。

  ……

  小讨论结束后,胡青元跟方子业去动物试验室的路上,问道:“凌峰洸,你仔细说一说早上的事情?正好我师父也在这里……”

  凌峰洸眼皮微微一垂,马上解释道:“方老师,本来我也不敢多管闲事的,我连证都没有。”

  “但是,车祸就发生在面前,我看到病人大腿部位的血在往外飙。”

  “当时我就想不了那么多了,我敢肯定,我如果不上去的话,可能不要两分钟,患者就死透了!”

  “我让人拍了视频,视频中的冲血血柱,绝对可以证实我的判断,哪怕我没把病人救过来,我也尽力了,我不是在帮倒忙。”

  “没人管,甚至不够专业的管理,他都会死。”

  “我虽然没有太多的上台经验,但我跟着胡师兄,跟着兰天罗师兄毕竟是见识过一些动脉损伤的抢救的。”

  “所以我就莽着上了……”

  “那时候,我连股动脉的基础解剖都忘记了,在我的手掌按到了动脉搏动之后,我的记忆仿佛才被重新激活。”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