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即将

  去北边办事,不过是说得好听,可没有归期,那便是旱灾不消他不能回。

  闳训不能理解顺德帝的意思,二十来年的演技全在此刻迸发。

  只不过,从前的顺德帝对他没心软,现在更是不会。

  “回去吧,女眷里你想带谁都可。”顺德帝没再看他,直接拍板定下。

  闳训定定地盯着顺德帝看,也不说话,想要把龙椅上的那个人盯出一个窟窿。

  “是,儿臣明白了。”

  不明白也不行,难不成他现在便要抗旨不尊?

  闳训走后,九极殿里又只剩下顺德帝一人。

  他看着整座大殿,看着闳训方才所在的那个位置,心里也在感叹。

  他不想要儿子死,但前提是他的儿子不找死。

  闳训若安心听话,三年,三年就能回来。

  若是不听…那这条思路就是他自个儿寻的。

  宜王要去北边四州治理旱灾这事,在众人看来不算奇怪。

  顺德帝如今身边只有宜王一个成年皇子,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

  宜王去治理旱灾,一来能够熟悉民生,二来也是积累人心,有什么可慌的呢?

  看不清的官员这般想,而看得清楚些的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九极殿里官员们进进出出,都是想要来打听顺德帝的意思。

  其中也不乏宜王一派的人,但更多的则是不站队却身居高位的重臣。

  衍王被废,宜王也要走,若是此时顺德帝有个什么意外,那平京不就乱了?

  这些人平日里坐山观虎斗,他们可以不管皇子怎么内斗,毕竟不管谁登基,都是要倚重他们的,只要能有个继承人就好。

  但到了如今,顺德帝都没个成年皇子在身侧,他们又岂能容顺德帝儿戏。

  杨勋和曹万斯虽说分为世家和寒门,但在此事上也保持着共同的一致。

  他俩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不一般,顺德帝除了他俩之外谁都没见。

  闳训同样将那一丝留京的希望放在他俩身上。

  九极殿里的商议声持续了许久,曹万斯和杨勋出来时天都黑了,两人的神色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也是自这夜以后,朝堂上便再没了异样的声音。

  圣旨已下,闳训不走也得走。

  宜王府里,这回的书房只坐着三个人。

  宜王闳训,御执卫右统领方铎,还有苍夷的巴特济,名唤呼阑。

  如妃曾与闳训说过,巴特济这一职位相当于他的亲卫统领。

  闳训和方铎在下棋,呼阑不通此道,只在一旁观战。

  三人都没说话,方铎是没敢说。

  他看了闳训一眼,又看了大邺百姓打扮的呼阑,后背起了一阵冷汗。

  书房早已不是原来的书房,地砖底下,有着闳训所承诺的兵器。

  而闳训所承诺的人手,则是呼阑手下的五百苍夷暗士。

  方铎走黑棋,闳训走白棋,一个没留神,方铎差点将白棋吃下。

  手略顿住,方铎选择让棋,在另一旁按下。

  闳训没制止,方铎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出来。

  一直到天黑,闳训才喊停,没有地龙的书房冷极,但方铎满背的冷汗硬生生将里衣打湿。

  “方统领,不必介怀。”闳训朝他笑,还是方铎从前看到的那副端方模样。

  端方的宜王朝他说道:“这不是谋逆,是本王提前登基。”

  “父皇老了,又何必再劳烦神医,皇位或早或晚都是本王的,你又何惧?”

  方铎有些怔忪,好半晌才双手合拳:“微臣明白了。”

  明不明白的也没区别了,事到如今,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干票大的。

  方铎走后,闳训才看向呼阑:“事成之后,会让你带着象城安生回去,其余的,你最好有点规矩。”

  “宜王殿下放心。”呼阑的大邺话说得着实标准,他咧嘴一笑,一副憨厚的掌柜模样。

  夜凉如水,两人走后,闳训才披上披风独自站在月下,他想了许多。

  他想,父皇,儿臣做这一切都是被你逼的。

  他想,父皇,您为何,为何要这么多事呢?

  平京又下雨了,今年的冬雨实在比往年下得频繁些。

  雨后的冬日也比平日多了几分冷冽气味,像是甘松沾了霜,闻着让人心颤。

  闳训要走,太后今年的寿辰想来难以赶回。

  天家再无情,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祖孙不便再见,顺德帝便打算提前摆宴,让闳训陪着过了寿辰再走。

  此举是朝中官员所提,顺德帝也就是略思索着便应下了。

  日子就定在十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