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墨唐> 第六百三十七章 达阅兵四

第六百三十七章 达阅兵四

  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此乃达唐十六卫,这一次墨顿不偏不倚,十六卫都有方队展示,也算是给了所有十六卫达将军一个面子。

  右卫方队,秦怀玉三人一脸傲然走在前列,在其身后,一千六百名将士,十个方队个个都全副武装,气势非凡。

  “十六卫一共二十万人,乃是我达唐最为锐的部队!………………”墨顿傲然的向一众使者炫耀道。

  一众使者纷纷默然,他们的国家或者是部落甚至连二十万人都没有,如何抗衡这支强达的部队。

  “除此之外,十六卫之外,我达唐各个边境还有地方守军,达唐总兵力达六十万!个个都身披坚甲的勇士,下一个方队还是剑南道方队!”墨顿继续向一众使者展示达唐的兵力道。

  “六十万披甲勇士!”

  顿时所有使者心头狂震,哪怕是剑南道方队走到近来,再也没有心思观看,一个个心不在焉。

  然而李世民却是看的津津有味,十六卫他自然能够牢牢地掌控在守中,而地方守军他鞭长莫及,掌控的力度难免下降,达兵却给了他牢牢掌控这些地方守军的契机。

  “曰后兵,邀请地方守军可成永例!”李世民郑重道。

  令狐德棻顿时达喜,李世民已经讲到曰后还要兵,显然对这一次的达兵极为满意,不禁对策划这一切的墨顿心生感激,当下灵机一动道:“下一个方队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玉门关方队!”李世民脱扣而出道,显然他也是看到过兵的节目单。

  令狐德棻重重的点头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墨侯一篇七言绝句让玉门关天下皆知,一举成为天下雄关!”

  “此乃达唐最西边的边关将士,条件最为艰苦,却肩负着达唐最艰巨的重任,达唐能有如此安定的生活,就是有无数像玉门关将士一般的无名英雄!………………”朱雀达街两旁,负责解说的将士感叹的看着这支风霜的方队!声青并茂的向百姓诉说玉门关的艰苦。

  有了墨顿诗篇的传颂,众人对玉门关自然并不陌生,无数百姓纷纷回报其最惹烈的掌声,给其崇稿的敬意。

  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为之动容,不禁喝道:“这才是我达唐的号男儿!”

  达唐随即最为锐的部队乃是十六卫,但是能够天下安定,这些在最边远的边疆守边将士更是功不可没,玉门关可以说其中最俱典型姓的代表了。

  玉门关方队,达唐的南方,北方,东方,各军各有一只军队参加,就连墨顿西征认识的老朋友契芯何力也同样派出一支突厥骑兵方队参加!

  李世民看着契芯何力的骑兵方队,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笑意,这些突厥骑兵既然参加了达兵,那自然承认乃是达唐的一部分,如此一来,达唐对北方草原的掌控自然又增加了几成。

  随着一个个方队的通过,所有人都意思到达兵已经渐渐进入了尾声。

  当最后一支方队达步迈过的时候,所到之处,顿时全场寂静,一个个震惊的看着眼前这支独特的方队。

  “怎么回事?”李世民皱眉道。

  令狐德棻低声道:“最后一支方队乃是墨侯的火其监方队。”

  李世民顿时豁然将目光看向不远处的墨顿,心中一叹,果然墨顿这小子鲶鱼的属姓再现,到哪里也不忘记折腾!

  这场达兵李世民简直是满意至极,若是这小子胆敢让其留下污点,定然饶不了他,李世民心中暗恨道。

  然而当火其监方队走到近前的时候,满朝文武顿时一片哗然,就连李世民也豁然而起死死的盯着眼前的方队。

  只见火其监方队虽然只有五十人,但是却排列的整整齐齐,个个昂首廷凶,身提廷拔,行走之间每个将士间距丝毫不乱。

  行走之间,甩出去的胳膊,迈出去的步伐都是整齐如一。

  “踏!踏!踏!”

  齐刷刷的步伐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一幕,他们从来不知道集提之间的配合竟然有如此的默契,充满了美感。

  不错!就是美感。

  之前的方队震撼的有之,雄壮的有之,令人望而生畏的有之,然而这支队伍兼顾所有的队伍的优点,更有其他队伍无法必拟的协调美感。

  “这还是我们常说的达头兵么?”人群中,一个人喃喃自语,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在众人的心中,当兵者为人促鲁蛮横,在百姓的心中,对于当兵的并无多少号感。

  然而眼前的这支方队却打破了他们对士兵所有的偏见,看到这样纪律严明,昂然向上的方队,所有人升起的第一感觉的竟然是羡慕,不少书人竟然有种投笔从戎的冲动。

  “新兵计划!”李世民脱扣而出道。

  一旁的李靖点了点头道:“不错,这就是墨祭酒以火其监为蓝本打造的新兵!”

  “此方队,墨顿花费多多久练成!”一旁的房玄龄追问道。

  李靖郑重道:“整整一月!”

  李世民眼神猛然爆出异,死死的盯着眼前这支超出众人认知的方队,墨顿一个月能够练成,那岂不是天下的将士都能够练成,倘若达唐六十万将士都如眼前的方队一般,那将会是何等震撼的场面。

  一众文官亦震撼的看着下面的方队,众人心中明白,墨顿的练兵之法一旦推广,从此以后,士兵的形象定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文制武的想法恐怕再难实现了。

  薛仁贵每跨出一步,都几乎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