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故人折柳

  未多久,来自朝廷的消息就过来了。

  闻知自己马上可以回家去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俊业喜出望外,连忙通知全军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在这段时间他还去拜见了郑崇俭,送予了他五十匹好马,又和他痛快的畅谈一晚,两人算是结上了眼缘。

  准备了几日,李俊业终于整队回师了。

  “李将军,后会有期。”

  袁继咸和左良玉一直送了他半程路,到了分别的路口,袁继咸依依不舍道。

  李俊业笑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袁抚台不必过于伤感,以后也要多多保重。”

  袁继咸欲言又止,强颜欢笑的摆了摆手。

  “李将军,你赠与的那些东西,可以说是帮助石砫渡过了最难得一关,老身代表石砫,请受我一拜。”

  李俊业赠送的那些物资,对于石砫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无论是钱财、粮食、骡马、对于疲惫的石砫来说,犹未重要。

  没有李俊业的帮助,石砫也不能这么快的重新建立军队,恢复元气。

  “秦老将军,真是折煞我了,万万使不得。”李俊业忙上前一步,扶住秦良玉。

  “我走之后,愿秦老将军也多多保重,石砫如此公忠体国,我等必还有下次见面的机会,秦老将军和诸位石砫兄弟,大不必如此伤感。”

  石砫白杆兵,这段时日,不仅一直受李俊业资助,还一直与他并肩作战,这种战场上背靠背的交情,是最让人没齿难忘的,不仅仅是秦良玉伤感,整个石砫将士都陷入了伤感之中。

  “故人折柳,无需多言,各位李某和众兄弟就此别过了,他日重逢必有机会。”

  李俊业率全军战士朝昔日战友重重一拜,最后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征程。

  相比来时路,归去时就方便多了,李军战士先从大宁河,顺流而下,到了长江之后再换大船。

  到了长江之后,李俊业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千里江陵一日还,江流湍急,飞舟如箭,如画般的三峡美景,犹如一张画卷一样,在自己的面前徐徐打开,一日之内,轻松到达了夷陵。

  到了夷陵之后,李俊业决定在此停泊一日,因为李军回师,不仅还有很多公务要和夷陵行辕交割,杨嗣昌也派人送了亲笔信给他,相邀在夷陵与之送别。

  这分明是杨嗣昌在向自己示好,这么粗的大腿,李俊业岂能不去抱。

  李俊业停船之后,派了钱锐和孙之湜两人去交割公务,另三申五令了军纪之后,准许士卒上岸一日。

  终于可以放松一下 ,李军将士瞬间沸腾了。

  李俊业上岸之后,就见一个中年文书,身穿襕衫早已在码头恭候多时。

  “学生周至,见过李将军。”

  李俊业打量了一下来人,三十多岁,面容俊秀,冉冉长须随风飘扬。

  “周先生是何功名?在行辕任何职?”

  来人说“见过”二字,李俊业就已经知道来人并不简单了。

  周至谦虚地道:“周某乃乙亥年二甲进士出身,现在行辕为督帅之幕僚。”

  “原来是周进士,失敬失敬。”

  听说他是二甲进士,李俊业不禁有些肃然了。

  “李将军真是少年英才啊!如此弱冠之龄,却每每能屡建奇勋,真是让人敬仰啊!”

  周至边走边夸,李俊业早已被无数人,用类似话夸过,他有些麻木了,只不过是不停地打着哈哈应承。

  “杨督师,最近身体可好吧!”

  走了一段路后,李俊业突然放慢了脚步。

  周至摇了摇头,“督帅自从离京之后,郁郁不得志,身体已经越来越差,身形消瘦,茶饭稍减。”

  李俊业听完之后,心中感叹,看来这杨嗣昌终究还是命不久矣。

  二人路上又闲聊了一些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杨嗣昌的督师衙门。

  杨嗣昌早已在书房内等待多时,闻知李俊业来了,连忙走出书房,来到门外亲自迎接。

  这样的礼遇,着实让李俊业诚惶诚恐。

  “李将军,快快请坐。”

  李俊业入屋,杨嗣昌就像一个长辈一样,将他拉到了一个椅子前,李俊业也不客气,大大咧咧的坐了下去,杨嗣昌则放下身段,让下人搬来一张椅子,挨着他得对面坐下。

  一阵嘘寒问暖之后,气氛终于融洽了很多。

  “闻知李将军已被朝廷授予了登莱总兵官一职,老夫深为欣喜,在此为李将军贺。”

  杨嗣昌端起了一盏茶,以茶代酒。

  “卑职感谢杨督师提携之恩。”李俊业双手举杯,满饮而尽。

  虽然杨嗣昌话里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但明眼人皆心知肚明,人家如果不想让那你升官这么快,简直轻而易举,有时人家如实叙说你的战绩,没有说你坏话,那就是提携。

  提携有很多种方式,有一种方式叫做润物细无声。

  杨嗣昌轻轻抿嘴,“一切皆是天恩圣断,本部堂不敢居功。”

  说罢,他放下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