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冬雪

  剩下的日子,他就不停地用各种配方,不同的比例,试制肥皂了。

  李俊业这些日子也没闲得,回到望云之后,他立马就给崇祯上了奏章,将现任登莱指挥使从头到尾夸了一个遍,举荐他官升一级。

  崇祯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李俊业的弦外音是要自己将登莱指挥使调走,换自己的人上去,这样他在登莱也好办事。

  若说在帝王之术中,这肯定是不行的。

  但大明这样的卫有四百多个,指挥使听起来品阶很高,但真不是什么大官。

  何况登莱镇乃是小镇,一共就登州和莱州两卫,谅他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毕竟他太会打仗了,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崇祯都对他有所仰仗。

  且李俊业甚有分寸,虽是提出将莱州指挥使调走,但从始至终,并未举荐任何人,将最终的人事权,还是给了朝廷。

  崇祯想了想后,干脆好人做到底,直接将莱州卫,千户以上全部调走,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对李俊业的信任之心,化解两人之间的任何误会。

  至于莱州卫的官员任命,崇祯干脆将皮球踢了回来,要求李俊业举荐,到这里已经有点讨好的意思了。

  李俊业思考一番之后,按理来说这个指挥使应该给王良的,但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这个实授的指挥使给关宁一系的王弘老将军。

  虽然王弘官位为都指挥同知,但这只不过署理虚职。

  至于莱州卫的指挥同知,指挥签事之类,李俊业按照不同派系,按照各人功绩将他平均分配了。

  实际上很难一碗水端平,但你怎么也要让人看到你有想要一碗水端平的意思。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登州和莱州两卫,整个胶东的卫所就全部进入了李俊业的手中。

  相对来说,莱州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海港,都好过登州,无奈李俊业已经在登州投入了大量心血,这不是说搬就能搬的,只能在后续兼顾着莱州一起发展。

  …………

  衙署里,李俊业伏案正在批阅公文。

  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了一阵热闹的喧哗声。

  “发生什么事了?”

  李俊业抬头皱了皱眉。

  “李总兵,下雪了,下雪了。”

  古阐跑出去片刻,喜气洋洋地跑了进来,边说边拍打着身上的残雪。

  “走出去看看。”

  李俊业丢下了笔,带着几个亲卫,出了衙署,漫天柳絮般的小雪在空中飞翔。

  街里充满了欢快的人群,大人们张开双臂,迎接苍天慷慨的馈赠,互说着来春对丰收的祝福。

  小孩子们,一群群的在雪中嬉闹、奔跑、到处洋溢着他们铜铃般的声音。

  “哈哈,瑞雪兆丰年啊!”

  足足已经有三四个月都没有降水了,这场雪来的无比的及时,它们不仅会滋润田野里绿色的生命,还将快乐和希望再次带到了人间。

  “走,出去走走,到处去转转。”

  李俊业接过一件斗篷,麻利的穿在身上,心情愉悦地走入漫天的雪花之中。

  渐渐地雪越来越大,起初只如棉絮,不久就如荻花一般,洋洋洒洒。

  “俊业……”

  走到码头的一个摊位前,李俊业忽然听到了一声好似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喊自己。

  李俊业停下了脚步,转过头来,摊位上站着一对三十来岁的小夫妻,正在忐忑不安地望着自己。

  “钟大哥……钟大嫂。”

  李俊业一眼就认出了他们俩,正是老钟的侄子钟木和他得媳妇。

  “俊业!赶紧进来吃碗馄饨,尝尝你嫂子的手艺。”

  钟木系着围裙,站了出来,热情地招呼着。

  “好勒!”李俊业欢快地答应,带着众人走了进来。

  进来之时,李俊业小心的打量了这个小摊,外面用粗麻布挑起一个帷幔,前头摆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馒头,还有一口大锅,正咕咕的熬着小米混合各种粗粮的粥。

  旁边摆上了,大酱、酸菜、咸菜等吃食,显然这是一个专门为码头工人准备吃食的简陋摊子。

  摊子虽然简陋,但好在干净。

  见李俊业真的进来了,钟木两口子格外的高兴,手忙脚乱的忙活起来。

  李俊业付钱,这两口如何愿收,推托了一番后,李俊业也不强人所难了。

  帷幔后面,还有一个临时用芦苇搭建的草棚,约莫一丈长宽,里面摆放着四张小桌子。

  李俊业走进了茅草棚,发现草棚里面原来已经有食客,既是三个妙龄少女,为首女子容貌秀美,身材高挑,竖着一髻高马尾,穿着一件素红的紧身上衣,一袭红色的刺绣妆花马面裙,坐下时如一朵硕大的红花一样,将这女子衬托着又美又飒。

  马面裙为明朝女子流行服饰,因其正面如马面,故名马面裙。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地馄饨送到了李俊业的面前。

  李俊业舀起一颗,放入嘴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