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业微微一笑,“不了,我晚饭已有安排。”
少年突然意识到家中除了三两盐巴、二十斤粮食和今天上午买回的一条鱼外,再无其他的可以招待客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离开了少年家,天色已晚,村庄中已经有不少的人家升起了炊烟,李俊业便领着一行人回到安平城。
像少年这样,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的人,才是李俊业最欣赏的人,他很渴望移民大湾的每一个人,待他下次再来的时候,也能像少年一样,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
路上经过一大片望之无垠的水田,王良突然打马上前道:“这些水田,便是公田,按照你的要求,已经建成了农场。”
这些田分明都是熟田,四周还在不停的拓荒,随着时间流转,他将会越来越大。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的破坏,加上年年天灾,影响收成,粮价飞涨,其实大规模性的农场组织农业生产,大有利可图。
拥有大量的粮食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拥有粮食等于拥有庞大的实力。
“这样的农场现在有几个?”李俊业沉思问道。
王良道:“目前大小有六个,这是最大的一个。”
李俊业点了点头,“干的不错,大湾以后的重点,就是扩张这种大型农场,增加粮食的产量。”
“只是现在劳力严重短缺!”王良咂了咂嘴,无奈地抱怨道。
“放心,大湾建设目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日,我就会给出解决的方案。”
王良长吁了一口气。
回到安平城,早已有人准备了好了丰盛地饭菜,李俊业简单的吃完之后,带着冷明月上了安平城,在城墙上随意的散步。
海风轻抚,晚霞如火,倾泄在不远处的海面上,随着波浪的翻滚,海面的倒影就像活了一样。
剩下来的几日,李俊业几乎踏遍了安平城附近的各个角落,甚至还让人驾船,载他到大湾中部和北部考察了一下。
此时大湾中部基本是一片待开发状态,完全就是一片原始生态,往北他还去过鸡笼、淡水,那里被佛郎机人占据,还在鸡笼修建了一个小城。
不过与红毛番相比,佛郎机人在大湾的势力小的可怜,数百老弱病残而已,连像样驻守的战舰都没。
鸡笼的佛郎机人,对于大湾的明军来说,真是瓮里面的王八,想什么时候抓就什么时候抓,但为了不四处树敌,李俊业暂时并没有收复鸡笼的打算。
视察完大湾之后,李俊业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打算,因为缴获了四艘红毛番战舰,平均每艘需要两百多水手,李俊业不得不招募水手操作风帆战舰。
好在与登莱相比,大湾发展水师有天然的优势,东南沿海百姓可以说是大明唯一的海洋民族了,自宋时起,东南沿海百姓就开始下南洋,明朝之时更是商盗横行,以至于嘉庆年间一支东南海盗都敢大张旗鼓的进攻佛郎机的马尼拉城。
这里有着天生的海洋基因,李俊业决定先行让两个水师营合计扩军八百,至于水师就在东南沿海和大湾两地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