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书库>武侠仙侠>师刀> 第37章 遇茶吃茶

第37章 遇茶吃茶

  宗海和尚领着何肆去到天王殿右侧的客堂,为其奉上香茶。

  一路上,何肆几欲开口,却终究是不言不语。

  再见宗海师傅,何肆心中总算得了片刻宁静,似乎是开口说些什么都会将其打破。

  何肆不懂茶,品味不出毗云寺供佛、待客、自饮、结缘的禅茶一味。

  更不明白宗海和尚的用心良苦。

  “吃茶去”乃是赵州禅。

  是那位弘法传禅达四十年,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的从谂禅师的偈语。

  他曾主持的观音院有着“吃茶去”“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等禅门公案。

  宗海和尚早在无色界中,就言明何肆是狗子无佛性。

  只是那时候的何肆,没有在意罢了。

  如今的毗云寺,也被称作观音菩萨道场,二者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深厚渊源”。

  何肆不知从宗海和尚问他吃了没开始,便是在为其解厄。深渊归途

  那恶堕,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宗海和尚可以感同身受。

  心不静,就先静心,即便不渴不饿,那也先遇饭吃饭,遇茶吃茶。

  两人行茶三五匝。

  静心得意后的何肆终于开口,却是直抒胸臆,“宗海师傅,救我。”

  虽然厚颜,但也只是求生罢了。

  宗海和尚摇摇头,只说道:“小何施主,你得自救。”

  何肆闻言,却是舒了口气,意思是,他还有救。

  ……

  陈含玉坐在乾清宫中,放下手中奏章,是江南抚台递送的。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江南台、温、处三州府一道儿反了,一首旗帜谣广为流传,“天高皇帝远,田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内阁已经在奏章中列出处理意见,待他这个新帝票拟,就是做选择题,选择“照准”还是“不准”就行。

  若是小事批红,就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

  可这是大事,司礼监秉笔太监庾元童不敢擅作主张,就呈给了他。

  陈含玉一看,奏章上的笔迹有些熟悉,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

  不存在什么字如其人,是内阁首揆姜青乾的手笔。

  有人说姜青乾是奸佞小人,也有人说他大忠似奸,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在陈含玉看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自己不是贤主,手下似奸实奸也无可厚非,可不管现世风评如何,姜青乾死后一定会名列《佞幸列传》,这是爷爷陈斧正留下的密诏。

  奏章不长,内阁的批注更短,大体意思就是要叫越王的三大护卫去平乱,与陈含玉的想法不谋而合。

  “批红吧。”

  陈含玉对着庾元童言简意赅。

  姜青乾是辅佐三代皇帝的四朝遗老了,既然是他的意见,批红之后肯定不会遭受封驳。

  所谓封驳,便是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离朝没有宰相,但内阁首揆更胜之。

  庾元童依言照办。

  陈含玉意兴阑珊,“乏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陈含玉起身离开乾清宫,去了自己原来的东宫慈庆宫,自己膝下尚且无子,那用作皇嗣居住的南三所撷芳殿自然空置,如今是袁饲龙的居所。

  香函很快请来袁饲龙,陈含玉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在这位两度拯救大离的仙家面前依旧恭顺。

  袁饲龙笑道:“还以为你憋得住屁,没想到才一天就来找我了。”

  其实若非昨日是三元节之一的中元节,皇帝主持祭祀脱不开身,陈含玉早就来找这位袁仙家了。

  陈含玉说道:“袁老,咱就不兜圈子了,开门见山,前夜您为何传音要我放何肆走?”

  袁饲龙反问道:“不放他走,难道就地打杀了吗?”

  陈含玉摇摇头,“那倒不至于,宰相肚里好撑船,何况我这天子啊。我那夜骂得还算舒爽,就当是小惩大诫过了,不过那小子心性确实不行,我骂他一个哑口无言,我看他多半已经在反躬自省了,其实道理这东西,谁说都有理,我不觉得他真错得离谱,他只是想得太多,见识太少。”

  叶麟小白

  袁饲龙有些惊异陈含玉的态度,轻哼道:“那不就行了?”

  陈含玉摇摇头,“袁老,你明知我要完整的落魄法,为何要逼我放他走?”

  袁饲龙矢口否认,“我有逼你吗?”

  陈含玉腹诽道,“要么让他走,要么让他死,这不是逼是什么?”

  袁饲龙却问道:“想听假话还是真话?”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