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书库>言情女生>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第166章 唐朝圆桌派特邀嘉宾张九龄

第166章 唐朝圆桌派特邀嘉宾张九龄

  贞小兕做梦也未曾料到,自己竟能如此自由地游历大唐,结识众多名士。

  她竟然成为了“大唐圆桌派”的主持人,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梦中实现的。

  而今天的嘉宾,竟是张九龄。

  紫岸在旁轻咳几声,轻抚贞小兕的头发,微笑着说:

  “是时候醒来了,别发呆了,张九龄可是唐玄宗开元时的宰相、诗人。比你在黄鹤楼遇见的那些古人还要声名显赫。”

  贞小兕抖动着腿:

  “我还没准备好采访稿,真的有点不敢面对……”

  马上调整了一下,打了个哈欠,睡眼惺忪地说:

  “不过他的风范,我一见便知。正如那句诗所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紫岸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如果你不准备其他应对措施,恐怕他这性格,不会给你留面子的。”

  两人正讨论着,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贞小兕的心情立刻变得更加紧张:

  “哎呀呀,来了,来了,他来了!紫岸,我们没时间准备了,完了,走过来了!”

  紫岸却从容不迫地站起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

  “别担心,张九龄不是普通人,他会给我们这些小人物留点面子,你就像是在采访一样。”

  张九龄走近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那温文尔雅的气质,眉宇间透露出书生的清俊与沉稳,不像某些官宦重臣的大架子。

  他一眼便认出了紫岸,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认可。

  “子安,——刘祥道所赞的神童,——岁末大家王通的孙子。今日能与你相见,我感到非常荣幸。”他的声音富有磁性,带着温和的笑意。

  小兕惊讶,张先生竟然能认出紫岸的前身——王勃。

  紫岸笑道:“过奖了,张先生的大才之名,早已传遍四方。更何况提及祖父令我感动,大家都因《滕王阁序》而知道王勃,却不知我爷爷更是隋朝的大儒。”

  张九龄微微一笑,向两人拱手致意。

  贞小兕在一旁小声帮腔道:

  “不是的,紫岸哥哥,一提你祖父‘文中子’这个名字,大家便明白了。连《三字经》都将他列为五子之一,诸子百家有五子,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还有他老人家的弟子姚义、薛收编辑的《文中子说》为证。”

  紫岸愣了一下,以欣赏的目光看着小兕,“真不愧是你,小兕子,看来你对历史了解得非常深入,连我家的族谱都研究得一清二楚。

  不过,你看,荀、扬,老、庄都是一个字,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荀子、扬雄、老子、庄子,而我祖父却要说三个字‘文中子’,依旧很多人不知道说的是王通。”

  “哈哈哈。”张九龄笑了,似乎有些被这番轻松的对话逗乐了,“看来,您二位才子佳人,倒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三人继续交谈时,张九龄对贞小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小兕开始了采访:

  紫岸先生,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唐代着名的宰相和诗人张九龄先生作为旁听,相信他的存在会让我们的对话更加精彩。

  紫岸一愣,这小丫头尖呀,竟然改成采访我了。

  小兕对张九龄一乐,说:“张大人,他哪里说得不对,您及时指正。”

  小兕问:张大人的字你可知?

  紫岸答:子寿。

  张九龄笑着点头。

  小兕问:张九龄是哪里人?

  紫岸答:张九龄是……广东韶关市人。

  张九龄:广东?嗯,是曲江,韶州人。

  小兕一笑,她知道紫岸哥哥说的是未来时空地名,算对。

  紫岸说:“小兕,你就放过我吧,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张先生吧。先生我哪里说得不对您可以随时打断我。”

  张九龄微笑着,谦虚地摆了摆手。

  “先生自幼就聪慧能文,弱冠便登进士第,当上了校书郎。”

  张九龄谦虚的姿态,捋了捋胡须。

  “后来又通过了“道侔伊吕”这个考试,成了左拾遗。开元十一年,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后来张说不干宰相了,张九龄也跟着倒霉,被调到外地。

  开元十九年,他又被召回朝廷,当了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然后又升为中书侍郎。

  开元二十一年,他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当上了宰相。

  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把张九龄升为尚书右丞相,不让他管政事了。

  后来因为张九龄惹恼了唐玄宗,才去荆州做长史。”

  小兕了解文学这一块也不示弱:

  “张大人脑子转得快,写文章很有水平,诗也写得特别好,是盛唐早期重要的诗人。

  您不知道,您的五言古诗在唐诗的发展中地位很高,影响也很大。”

  小兕使了个眼神,紫岸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