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轻小说>书库>言情女生>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第177章 望春楼民谣的“一字先生”

第177章 望春楼民谣的“一字先生”

  今天的圆桌饭局设在了这家小兕亲手研究出来的失重餐厅里,整个场面可以说是颠覆了古代宴会的传统。

  那些坐在圆桌上的官员们贵妇们一进门,就目瞪口呆。

  这就是小兕的本领,能带领大家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所以无论什么大人物都会欣然参加。

  ——看着那一圈圈旋转的菜肴,他们脸上的表情像是看到外星生物一样,错愕、惊讶、疑惑,最后则是忍不住对小兕的好奇。

  这家失重餐厅,听说是小兕在古代偷偷研究出来的“奇技”。

  它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餐馆,别看在唐代,小兕照样有办法。

  实际上她请了能工巧匠,制作了一种旋转传菜的装置,通过古代的“圆木转盘”巧妙改良而成。

  实际上,曲水流觞自古便是文人雅客的赏心乐事。纨绔少爷星域纵横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文人雅士多聚于水畔赋诗吟唱,把盛酒的杯子,放置在弯曲的流水上随波而动,如同羽觞,并不稀奇。

  然而,此刻看着小兕亲自操刀设计的“黑科技,客人们看到菜肴一圈圈旋转上来的时候,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倒是愣在了那里,连动都不敢动了,目睹了某种天大的奇迹。

  海棠文学城

  主菜嘛,自然是烤得滋滋作响的牛背排骨,香气扑鼻,烤得外焦里嫩,皮脆肉嫩,一口下去,汤汁四溅。

  只不过吃起来,那形象就不太能保持淑女风范了。

  谁能想到,这些贵人们,在美食面前,也得放下端庄,拿起骨头啃个痛快呢?

  不过小兕倒是早有准备,特意为女士们准备了香肠套餐,酸黄瓜、酸菜搭配得妥妥的,清爽又不失风味。

  刀叉?可别笑,古代也有“勺子叉子”这种器具,别看是手工雕刻的,每一把都雕得精致无比。

  淑女们吃东西,难免会被烤肉弄得手指油腻,小兕还特意准备了这些“现代化”工具,让大家可以端坐着吃,不失体面。

  至于那小巧的汉堡包,可就更妙了,大小如鸡蛋,面饼外皮经过烤制之后,里头包裹的肉馅香嫩,让人忍不住一口吞进。

  至于那小巧的汉堡包,真是巧妙至极。

  它的大小如鸡蛋般圆润,用一根竹签贯穿。

  外皮经过细火慢烤,金黄酥脆,咬上一口,里面的肉馅香嫩得让人忍不住一口吞进,完全不需要再多加雕饰。

  只见食客们不由自主地将汉堡包一口吞下,迅速用衣袖轻轻遮面,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如此吃法既能享受美味,又能保持风雅,难怪大家都忍不住赞叹,小兕这失重餐厅,真是别具匠心。

  不过,说到体面,今天这场宴席上,真要说谁最懂讲究,非韦大人莫属。

  要知道,当年唐玄宗在望春楼竣工仪式上,韦坚可是亲自操刀,准备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场面。

  记得当时,韦大人提前整备了数百条船只,船上各具特色,载满了精心布置的贡品。

  各种绫罗绸缎、珠宝象牙、瓷器沉香应有尽有;还有纸笔、茶器,甚至珍稀的熊掌蛇胆,场面蔚为壮观,让人眼花缭乱。

  每一船贡品的摆放,都像是精心策划的艺术品,彰显着唐朝的繁荣与气派。

  唐玄宗在望春楼的宴会上,看到这些奢华布置,不禁欣喜。

  却不知民间流传着“三郎当殿坐,看唱《得体歌》”的曲子。

  韦大人庆幸,还好自己提前听到了民谣。

  这首歌传唱得太广,人人口口相传,一时之间不好改口。

  韦坚却处理得极其得体,便命令文人墨客改写这首歌。

  看着眼前这些急匆匆地拿出笔墨纸砚,总是差强人意,短时间也无法流行。

  劬攸九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为了赚酒钱,就告诉他熟识的崔大人:

  “只改一字即可,将‘得体歌’改为‘得宝歌’。”

  韦大人采纳了:“崔大人有才,只改一字,这就喜庆祥和了好多,没有了讽刺。”

  这一改,让崔大人的才气出了名,也让尴尬的场面焕然一新。

  原本带有讽刺的歌词,瞬间变得欢快、祥和,充满了对皇室的赞美与祝福。

  旋即,消息还是传到了皇上耳朵里,但是皇上心中大悦,连连夸赞:

  “好!韦卿此举,真乃良策!”

  更巧妙的是,韦坚还命令了千百位衣着华丽的宫中美女们组成合唱团,在音乐的伴奏下轻盈地合唱这首《得宝歌》,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些美女的服饰繁复精美,步伐如行云流水,歌声清丽动人,让在场的所有百姓都陶醉其中。

  皇上坐在龙椅上,欣然接受了这一“改编”,觉得自己似乎也变得更加亲民、更加仁德。

  继续说小兕这饭局,“内容”上有点儿热闹,然而,更热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