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的这一计策不可谓不毒。
他这是拿大燕的边境安危做赌注,以换取他马氏一族的崛起之机。
马异阴沉着脸坐回到椅子上,手里拿着那份伪造的军报,迟迟没有表态。
过了好一会,马景见父亲始终不能下定决心,连忙爬过去,跪在父亲面前,并抓住父亲的手说道:
“父亲,机不可失啊!”
“此番事成,我马氏一族或可一飞冲天啊!”
马异闭上眼轻声说道:
“那你有没有想过,若事败,我马氏一族将面临滔天大祸!”
马景回道:
“儿子当然知道!”
“可儿子更懂父亲,难道父亲真的想止步于此么?!”
“难道父亲真的甘心屈居在于明阳之下么?!”
“父亲,你不会甘心的!”
“儿子也不会甘心的!”
“我们要是就这么一直忍着,那就是等死!”
“只有趁现在把事情给做了,我马氏一族乃至整个士族才有活路啊父亲!”
说完这句话,马景冲着父亲磕了一个响头。
马异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缓缓开口道:
“此事,你有几成把握!”
马景轻声声说道:
“那要看能不能把高锦眉、御林军和禁军调出京了。”
马异微微颔首,淡声说道:
“去告诉成安,让他在太后身边做好策应的准备。”
“还有,让朝中其余士族家主来见我!”
“这件事光靠我马氏一族之力是成不了的。”
马异心中大喜,叩首道:
“儿子明白!”
马异摆了摆手,轻声说道:
“快去办吧!”
马景这才站起身来,缓缓退出密室。
待马景走后,密室之中只剩下马异一人,他长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先帝啊!”
“你我这一世的君臣,你又何苦逼我!”
……………
大燕承平三年三月初一。
北疆忽然传来了军报,潜藏在漠北深处的三派戎狄部落齐力南下,兵锋直指南部草原,边疆告急,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面对此等危局,朝堂上下都有些始料未及。
一来,自天湖一战后,北夏王庭不复存焉,大燕北部边疆安稳了数年,期间从未有过一次战争,甚至连扰边都没有,这就让北疆军略有些松懈。
二来,自北夏王国,戎狄部族四分五裂,现藏在漠北的三派戎狄互相攻伐,皆有仇怨,此番竟然能同心协力南下中原,着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不过一小阵慌乱过后,大燕朝堂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毕竟大燕的国力摆在这里,戎狄三部虽强,却也不是大燕的对手。
因此朝堂上,大多都支持出兵支援北疆。
而领兵之人,自然是平国公高锦眉最为合适。
对此,高锦眉自然也没有意见。
关键是调动多少人马北上。
这个时候就有人站出来说,应该让平国公率领十万精兵北上,趁此时机,歼灭戎狄残余。
这一论策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可于明阳却忽然问道:
“若平国公率领十万大军离京北上,京城又该让谁镇守。”
此言一出,一名出身士族的官员出言反驳道:
“京都有八万禁军和五万御林军,即使平国公率十万精兵北上,燕京城仍有三万精兵守卫,而今天下太平,唯有北狄南下,不足为虑,三万精兵戍守京都不是绰绰有余么。”
“况且,漠北戎狄已经不复往昔,平国公率领王师北上定能一战而绝,战争持续不了太长时间的。”
话虽是这样说,可于明阳心中总有些隐隐的担忧。
帷幕之后,成安也在邓鸢旁边煽风点火,说大燕是如今的天下中心,戎狄南下乃是冒犯天威之举,不出兵伐之,有损于大燕国威。
没想到邓鸢还真吃成安这一套,立刻准许了出兵北征的方案,下达懿旨:
“命平国公高锦眉率领六万禁军和四万御林军北上支援,此战要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小皇帝高继尧舜全程都没有发表意见,到最后说了句:
“朕听母后的。”
对此,高锦眉并没有异议,她本就是武将,领兵出战,保家卫国乃是本职,于是连忙行礼道:<